回到家以后,蘇家上下看到這一簍子吐著泡泡的河蟹多么高興得手舞足蹈自不必提,總之因為這十只蟹子,這個晚飯蘇家吃得格外豐盛一些。

  “罪己詔”這個熱鬧從樂豐縣終于慢慢擴散到了花溪村這個小村子。大家一年到頭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好容易上面發了個什么“罪己詔”,農家百姓并不清楚這里面更多的深層次意圖,只是單純圖個新鮮,當熱鬧看的。

  好容易有了這么個不同于尋常吃喝拉撒的話題,大家都討論得津津有味。

  蘇青鸞每隔十日的素描課上,自然也有人談論這個。

  課后整理自己的物品時,蘇青鸞看向沐行之:“當今皇上臨朝多久了?”

  沐行之看了蘇青鸞一眼:“若算今年,也有二十七年了。”

  蘇青鸞看向沐行之:“這二十七年之內,難道一次天狗食月都不曾發生?或者……‘天狗食日’呢?”

  沐行之笑道:“自然是有的。”

  聽到對方這么肯定的回答,蘇青鸞忍不住吐槽:”這天狗也是夠忙的了,一會兒吃月亮一會兒吃太陽,吃了還吃不安生,每一次都要被嚇跑,偏偏又不長記性,每過一段時間還要回來,看來腦子也不怎么聰明。”

  沐行之聞言忍不住莞爾失笑:“你這么一說,那天狗倒也頗有韌性,千錘百煉,百折不撓。”

  兩人玩笑幾句,蘇青鸞眼看就要走了,突然低頭似乎是在喃喃自語道:“不知這位當今天子到為何緣由,偏偏這一次下發‘罪己詔’呢?”

  當然,她沒有看向沐行之,但是直覺上她覺得定是這個人做了什么或者使了什么手段。

  不過還是如往常一樣,她并不會刨根問底。還是那句話,她只要低頭做好自己的事情,提供相應的價值就可以。好奇心害死貓,她不會多問什么增加自己和家人的危險性。

  只不過偶爾她也會如今天這般稍微“刺”沐行之一下,讓他明白自己并不是真正只知道門頭干活的工具人和傻子。

  原本蘇青鸞以為,同以往無數次一樣,沐行之什么也不會說,只是微笑著沉默以對。不曾想這一次他反問道:“如果這件事同我有關,那你待如何?”

  蘇青鸞往門外邁出的步子一頓,轉回身來:“不如何,該如何還如何。”蘇青鸞看向沐行之那初看之時便如同深潭的雙眸,沒有任何退縮,“我會家國天下事沒什么興趣,只想要守著家人過好日子。但我也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即便洪水滔天,至少要給自己和家人掙一張船票不是?”

  “你覺得我是能給得起‘船票’之人?”沐行之問道。

  蘇青鸞聳聳肩:“至少比起我這種平頭小老百姓來說,你的可能性更大不是么?”

  當然,其實蘇青鸞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在她看來,能夠隱姓埋名數年在這窮鄉僻壤的小鄉村,是典型的“走向基層”的工作。

  成為一個上位者,最忌諱的事情之一就是活在臣下所構建的真空童話中,從這一點來看,眼前的男人已經比很多人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了。

  只不過蘇青鸞還是不知道眼前之人到底是不是以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為目標——無論是不是,她都不能把這話說得太透。

  畢竟若是眼前之人真的有心掙那個位置,“君心難測”從來都是至理名言。

  從沐行之家中出來之后,蘇青鸞細如一口這愈發冷冽的寒風,快速朝著自己家跑去。

  到了家門口,便看到蘇廣福在往后院的小倉庫里面折騰木炭和柴火。

  “今天又運來不少呢!”蘇青鸞看向蘇廣福,“阿爹,我也來幫忙!”

  蘇廣福卻擺了擺手:“這炭手一碰就全都是黑,你不要沾手了,我自己來就好,你也累了半天,快去屋里歇著暖和暖和。”

  一連串的嘮嘮叨叨,聽得蘇青鸞卻感覺心底暖和起來,于是就站在一旁看著蘇廣福折騰這些煤炭柴火。

  原本這買柴火的人家,就是之前在樂豐鎮蘇家支下水攤的時候一直提供貨源的那家父子。

  同蘇家不介意這點支出不一樣,柳家則需要考慮直接購買煤炭的成本費用增加,從而導致利潤的減少。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柳生的腿腳還不是那么麻利,所以需要購置有些煤炭和柴火用來燒熬煮鹵湯的爐子。

  可是隨著這一段時間柳生愈發康復了,腿腳也漸漸利索許多,柳家人便琢磨盡量自己砍柴燒火,從而削減這一部分的支出。

  然而原本這賣炭的父子是專供蘇家便足夠生活,柳家需要“節流”,他們這邊就需要另外尋找買主。

  偏偏偌大樂豐縣,如同蘇家這般價格公道的本就鳳毛麟角,何況大家都想著柴火可以自己,少數幾次買了也是救急,總不能長久。

  后來還是柳蕓娘把這件事告訴了蘇青鸞。

  蘇青鸞自然不覺得柳家人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畢竟他們又不是如自己家不介意這每月幾兩的支出。

  但是那賣炭的父子兩人的確又是入項捉襟見肘。

  正巧這時候蘇家兩口子白日忙得不可開交,晚上還要哄孩子,實在沒有什么多余的時間進山砍柴去囤積一些冬天燒火用的材料。而大雪封山以后,別說是去砍柴,就算是推門出屋都是挺困難的一件事兒。

  所以蘇青鸞干脆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讓賣炭的父子把木炭和柴火送到蘇家這邊,只要質量有保證,蘇家有多少收多少。

  相應的,蘇家會多支付兩成的費用作為“上門費”來給賣炭的父子,相當于“人肉快遞費用”。

  反正都是要扛著炭火木柴翻山越嶺走街串巷,賣炭的兩父子其實已經習慣了。現下竟然能在價格公道之上還多兩成收入,兩人更是樂得好像什么一樣,甚至每一捆柴火,每一筐木炭都精心挑選。

  太過細碎的都被篩掉了,只剩下完整的品相好的木炭和柴火。

  當然,這對于蘇家來說也是意外之喜。

  這么些柴火蘇家別說一個冬天,恨不得春夏秋冬連著用,都能用到三年后了,自然不可能都堆在這里。于是,蘇青鸞把之前沒有得到“福利”的剩下那些人家每人送去一份柴火。

  數量不多,但是給出的名義是“安慰福利”,算得上不至于讓剩下的人“顆粒無收”,那些得了更多福利的自然沒話說,剩下原本以為什么額外獎勵都沒有的,得了這意外之喜也十分高興,總之是皆大歡喜。

  當然,大家發現這一家木炭質量格外的好從而使得那一對父子名聲大噪,這卻是后話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