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小說網 > 大隋第三世 > 第038章:凌敬論商
  隨著小舞第一個投票支持自己的丈夫,一些士子拿楊侗抄下來的文章與之前的第一名比了比,然后,紛紛投向剛剛貼出來的一詩四文。

  這文章的文筆老道,內容發人深省,詞藻富麗、內容空洞的美文與之相比,判若云泥。

  重要是這文風符合冀州幾大巨頭的品味。

  眾所周知,冀州牧楊侗最討厭浮華無物、拍馬屁的奏疏,要求治下官員上奏時講究簡潔明了。他本人寫的《凌煙閣》《馬說》也是平鋪直敘!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冀州的老大不喜歡華麗文章,那么官員上疏時總是要將奏章里的空話、屁話、套話刪了又刪、改了又改。

  一時間,冀州文壇便徹底遺棄詞藻華麗、洋洋灑灑‘宮體’風格。

  楊侗給官員定下的標準是,只需說清楚何事、何地、何時、何人,并附上解決方法就可以了,不達標的都要受罰,甚至還有幾個官員上奏異象而被革職!

  老子花錢養你們,不是看這些沒用的東西,更不是拿著工資不做事,如果不根據實情給出解決方案,遇到事情就住上推,老子養你們干嘛?

  大家以才華考功名沒錯,我也支持,可也要看是什么才、哪方面的才華!辭賦詩書畫是以陶冶情操為主的藝術,但是詩再好有什么用?它能治理地方還是可以抵御外敵?

  大道至簡、文以載道,文章不應該停留在表面。

  再說了,你文筆再好,用典故再多,如果沒一點實用的東西,誰愿意看呀?

  在楊侗嚴厲要求下,冀州上下文風大變,比先秦古文更簡潔有力,寫文章也是力求一針見血。

  《阿房宮賦》、《師說》、《捕蛇者說》、《芙蓉樓記》看似樸實,實則是充滿睿智、哲理的策略!

  而《阿房宮賦》《捕蛇者說》在借古諷令、針砭時弊方面大膽、火辣,令人震驚。

  楊侗挑出這兩篇的目的是為廣開言路奠基,一旦人人都敢議政論政,會讓國家少走許多許多彎路。

  諸多士子震撼之余,一些本來信心十足,企圖奪魁的人,一顆心也跟著沉甸蜀的!

  有此雄文在,自己有機會嗎?

  小舞見士子們為一詩四文奪神,洋洋得意了!

  楊侗一偏頭,鼻尖傳來淡淡的香氣,才發現小舞像牛奶一般嫩白的肌膚透出可愛的暈紅,長長的睫毛眨動著,如同蝴蝶振翅。顯然得意之極。

  楊侗不由得好笑道:“這一詩四文有這么好么?”

  “沒見識!”小舞煞有介事地打了楊侗一下,大眼睛天真無邪似的一眨一眨的。

  “確實沒見識!”

  “呃?”

  兩口子迎聲望去!只見一位相貌奇古,氣度崢嶸,目光深邃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

  小舞戲謔的看著楊侗,看他笑話。

  楊侗苦笑著拱手道:“在下沐同,字仁謹,屬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那種!敢問兄臺如何稱呼?”

  “噗!”

  小舞噴笑出聲,有這么介紹自己的么?自己這夫君正經時候讓人害怕,私下卻非常率性。

  這名衣著樸素的男子愣了一愣,也想不到有人這般介紹自己的,到嘴的訓斥之言一下子給噎了回去,人家都承認自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了,你還怎么說?你還能說什么?當下亦是拱手苦笑:“在下凌敬!字敬之!”

  楊侗心頭一震,凌敬在史上或許沒有什么成名,但也是相當了不得的人物,為人足智多謀,是竇建德成為河北之王的謀臣。

  但竇建德成就大業之后,如若后來的洪秀全那般,重小人、遠賢臣、享樂,犯了多疑大忌,先殺了重將王伏寶,再殺諍臣宋正本,此后人人引以為誡,無人再進忠言,從此政教益衰。

  凌敬雖活著,卻已邊緣化!

  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一戰前,凌敬洞悉李唐于河東兵力空虛的實情,并提出足以改變天下歸屬的‘圍魏救趙’之策,但竇建德和麾下文武接受了王世充使者的賄賂,沒有招納凌敬‘圍魏救趙’之策,最后以慘淡收場的結局,成就李世民三千破十萬的赫赫威名!

  竇建德才開局就被自己打得不知所終,這位大才大抵是碰運氣來了。

  既然來了,就別走了!

  自己決不會失之交臂。

  “原來是凌兄!”楊侗笑了笑道:“在下是關中人士,受家族之命,前來涿郡增長見識!依凌兄之見,秦王是何等人?”

  凌敬見這少年笑意安宴宴,俊逸瀟灑,為人處事八面玲瓏,卻自有一股驕矜貴氣,他身邊帶著錐帽的女子,雖然蒙著面巾,看不清面容,但舉手投足顯示出的風范修養也是不俗。至于他的隨從個個高高大大,壯得跟熊一般。他知道對方是世家子弟。

  不過,凌敬卻也不懼,道:“秦王英明神武,論文治,不弱先帝,論武功,不亞當今,若能兩者合一,我大隋王朝只會前進不會后退。”

  楊侗有些臉紅!

  “不過,若是殿下能夠發展商業就好了!”

  “哦?愿聞其詳!”楊侗瞇眼沉吟,一對丹鳳眼卻射出銳利懾人的異芒。

  “怎么說呢?我前主體是農業,可農業大力發展就真的支撐起大隋所需嗎?未必。而商業可以填補這個空缺,甚至可以帶動農業發展,這樣的好事情,為什么不做?”凌敬說道,“農為主、商為輔、工為骨,才是發展民生最佳方略。一個國家要的不是畸形繁榮,而是綜合強盛!”

  楊侗眼睛一亮,施又透出不平之色:“商人逐利,而且商業乃是聚斂之道,有人賺就有人賠,賺的是商人,貧困的是百姓。故先秦以來,無不是行貴農賤商之國策,商業終究是小道,真正撐起國家根本的還是田畝賦稅!”

  這種論調是自古以來的主流。

  凌敬嘴角牽出一抹譏諷地笑:“商賈逐利不假,難道百姓就不逐利嗎?趨利避害乃是人之天性!”說到這里,他目視尤在看榜的諸多士子,“這些人來涿郡,不也是為了名利嗎?當然,這也包括在下本人。”

  楊侗驚嘆,能夠這樣坦然說出來的,果非常人。

  “確實如此!軍人追逐軍功是逐利,文臣為晉升而努力,也是逐利,故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凌敬點頭道:“兄臺好見識!其實商業是商人購買百姓手中剩余貨物,再去出售,商人賺了錢,就會大規模從百姓手中購買,百姓賺了錢,工匠積極制作家具、農民積極生產……各行各業的產量就會提高……國家獲得的稅收更充沛,國力更強盛。”

  “愚以為一個國家強盛的標準,不應以朝廷府庫擁有的財富為標準,而應該看百姓,百姓安居樂業,家有余錢,那這一個國家不用看,一定開明強盛,而百姓如果生活困頓,朝廷再有錢也不能證明什么……”

  “凌兄好見識!”楊侗由衷贊嘆,凌敬說的無疑是高明之處,這點楊侗無法否認。

  論起虛假繁榮、畸形繁榮,非“開皇之治”莫屬!

  楊堅有錢源于是他清查戶口,從黑戶變成平民的幾千萬百姓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財政收入。

  當時關中人丁稀少,中原水災頻頻,但大隋府庫總是滿的,楊堅仿佛有用不完的錢,逢年過節都給文武百官與士兵發賞錢,一次性發完三百萬匹布帛,就這樣他的錢依舊沒花完……

  后來府庫滿了,都沒有地方放了,楊堅得瑟了的問眾臣:“我每年都發了那么多賞錢,怎么還沒用完?”

  他的錢在小賞方面當然用不完,因為大隋的農業潛力幾乎被榨干凈了!

  到了楊廣上臺,官員丈量土地時,為了迎合他好大喜功的性情,故意夸大耕地面積,并放出畝產萬斤糧、胡瓜大如房之類的風聲!

  于是,楊廣大手一揮,既然產量這么高、一莊子人都吃不完一個大瓜、豬狗都能跨大洋,那就加收稅賦!

  這一加,百姓就窮得飯都吃不上了。

  而為庫房不足而發愁的楊廣怎么辦的?

  任性的大興土木之后還不過癮,再來個京杭運河一年通!

  這樣一來,本就在生存線上左右搖擺的百姓徹底沒活路了,除了造反還能怎么樣?

  大隋這樣一個大家伙,在過渡壓榨中變成這樣子。

  這教訓不僅告訴楊侗要藏富于民,民富則國強!還讓他知道經濟要多方面發展!

  因為一個國家是一個人體的話,農業是骨架、工業是肌肉、教育是靈魂,而商業無疑串連各行各業的經脈。

  凌敬一個土生土長的大隋土著,能力排眾議的提出‘農為主、商為輔、工為骨’之國策,的確是不同凡響!

  他決定,再設一個商部!

  商部頭頭,非凌敬莫屬!

  稍作閑聊,楊侗便告辭而去。

  這一天還早,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于是楊侗很自然的牽過小舞的手,有些懶散地朝‘精武館’報名點走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