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小說網 > 霓裳鐵衣曲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異鄉來客
  “聽說是個倭人,但卻會寫字、會下棋對了,還會彈琴!”

  “什么?會寫字、下棋、彈琴,還是個倭人?”判官站起身來:“人在哪來?”

  “聽說在附郭縣的縣衙!哎,郎君還請坐下,您站著小人沒法給您梳頭了!”家仆道。

  “混賬!”判官怒罵道。

  “啊?”仆人嚇了一跳,趕忙跪下:“小人失言,還請郎君恕罪!”

  “我不是說你!”判官不耐煩的說:“快,快替我梳頭!”

  仆人趕忙站起身來,替判官三下兩下梳好頭,戴上幞頭。判官站起身來:“快去準備馬匹,馬上去縣衙!”

  依照唐時官制,特派擔任臨時職務的大臣可自選官員奏請充任判官,以資佐理,用今天的話說,判官就是中央特派大員的僚屬,只不過這些僚屬本身就是官員,由大員自己選任,然后向中央報批即可。不難看出,能夠擔任判官的官員更了解當時朝廷的政策,消息也更加靈通。當時登州乃是大唐與新羅、百濟、倭國最近的港口,他一聽說這倭人會寫字、下棋、彈琴,便明白這一定是倭人中的貴人,說不定便是前來大唐的使節,豈可慢待?

  那附郭縣衙距離判官的住處不過兩三里路,轉眼即到。判官到了縣衙,縣令趕忙出來相迎,那判官不待縣令寒暄,便劈頭問道:“你衙門里是不是來了個倭人?會寫字、彈琴、下棋?”

  “確是來了個倭人,是前天失事船只上掉下來,沖到岸上的!”縣令陪笑道:“是會寫幾個字,至于彈琴下棋,下官倒也不知!”

  “罷了!”判官冷哼了一聲:“本官要見這倭人,還有,下次若有類似的情況,速速送到轉運使衙門來,莫要耽擱了!”

  “是,是,下官知道了!”那縣令趕忙應道:“請隨下官來!”

  判官隨縣令進了縣衙,向左廂走去,縣令進了一個偏院,指著朝陽的一個房間道:“那倭人便在里面!”

  “嗯,你取些紙筆來,我要與他筆談!”

  “是,是!”縣令趕忙讓人取來紙筆,判官走到門前,輕輕敲了兩下,稍等片刻后方才推門走了進去,只見桌旁站起一名中年男子,身著素衣,中等身材容貌俊秀,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好感。向其拱了拱手:“某家姓狄,字懷英,為轉運判官,汝為何人,為何來我大唐?”

  那人聞言,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搖了搖頭,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擺了擺手,狄判官心知對方是在說自己無法聽說唐話,正好此時縣令已經把筆墨紙硯送來,他便指了指紙筆:“聽說你會寫字,比如你我便筆談如何?”那倭人見狀露出喜色,連連點頭。

  狄判官將筆墨紙硯擺放在桌上,先寫下自己的姓字官職,詢問對方來歷;那倭人看了,也拿起筆來,寫道:“吾名三島真人,父為舒明天皇,母為蚊屋采女,同父異母兄為中大兄皇子,本為王族,后降為臣籍。今有要事欲朝見大唐天子,乘舟東來,不想船只觸礁,僅以身免,實乃萬幸!”

  “本為王族?欲朝見大唐天子?”狄判官吃了一驚,他看了看那倭人,稍一沉吟,提筆寫道:“汝可有憑證!”

  “身份文牒皆在床上,已隨船沉入海中,可讓人打撈!除此之外,身邊有寶刀一柄,乃是先王所賜!”那倭人寫道這里,從腰間解下一柄短刀來,放在桌面上,推了過來。狄判官告了聲罪,拔出短刀細看,只見刀刃上有數十個如蚊蠅一般大小的錯金銘文,上書“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百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他不由得吃了一驚:趕忙拿起筆來寫道:“此乃節刀?”

  “不錯!”三島真人寫道:“吾曾官居近衛少將,此乃先王所賜,現在您可相信了?”

  “不敢!此刀還請您收好!”狄判官趕忙還刀入鞘,雙手捧刀還給三島真人,他雖然不知道近衛少將是什么官職,但顯然對方所持的這柄刀乃是虎符、符節一類的東西,能持有這類東西的人肯定是國中顯貴,深得倭王信任之人,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三島真人自稱身份的真實性。

  “汝稱欲朝見天子,不知所為何事?”

  “此事干系重大,若是泄露出去,不但在下性命堪憂,也是大唐的禍事。若是可以的話,請將吾暗中送往長安,勿讓外人得知,如此倭國幸甚,大唐幸甚!”

  狄判官看著紙上端麗的字跡,心中不由得忐忑起來,他咬了咬牙:“此事須得稟明上官,方得給您答復,現在請您先隨我來,換到轉運使衙暫住!”

  狄判官安置好了三島真人,正準備將此事稟告轉運使,剛出了門便看到一名書吏飛跑過來,離的遠遠的便打著招呼:“狄判官,狄判官,你到哪里去了,叫我一番好找!”

  “先前去縣衙了,處理了一樁事?是袁公找我有急事嗎?”狄判官問道。

  “嘿嘿!”那書吏笑道:“倒不是袁公,也不是急事,不過確實一樁好事。”說到這里,那書吏看看左右無人,從袖中摸出一物來,對狄判官道:“判官您看,這是什么?”

  狄判官定睛一看,那書吏掌中確實兩粒蠶豆大小的金粒子,他拿起來對著陽光照了照,問道:“是金子?”

  “對,就是金子!”那書吏得意洋洋的說:“狄判官,您知道嗎?今早從倭國回來一條大船,船上的貴客好生闊氣,拜訪袁公時不過讓我通傳一聲,便給了我兩粒金豆子,袁公更是不必說了。狄判官,您快些去,那人想必還沒走,也少不了您的一份!”

  “這是那人賞你的?”狄判官吃了一驚,唐代金銀雖然還沒有被當成貨幣流動,但由于開采技術遠不及明清,又沒有多少海外流入,金銀的實際購買力遠比明清兩代高,這兩粒金豆子已經是遠超當時打賞下人的行情了。

  “對呀,這還能有假!”那書吏笑道:“狄判官,您快些去,晚了那人走了就沒有了!”

  狄判官點了點頭,將金豆子還給書吏,快步向后堂走去,心中暗想:“那三島真人和此人都是從倭國來的,莫不是有什么關系?”

  狄判官來到堂前,聽到堂上傳來轉運使袁異式的笑聲,聽起來心情不錯,顯然來人與自己上官聊得很開心,他咳嗽了一聲:“在下狄懷英,求見袁公!”

  “是懷英嗎?來,來,進來說話!”

  “遵命!”

  狄判官應了一聲,上得堂來,只見在袁異式右手旁坐著一人,身著圓領短袍,身材精干,雙目有神,留著短須,右手拇指上有一枚鹿角扳指,正笑著看著自己。

  “這位姓崔名弘度,清河人氏。現在在熊津都督府當個虞候,當初平定百濟之亂,他可是立下大功,是王都督手下的紅人呀!”

  “不敢!”崔弘度笑道:“當初不過是僥幸罷了,若非劉刺史、劉公和王都督調度得法,率領我們破賊,小人早已是路旁一具枯骨,哪里能有今日!”

  “是呀!”袁異式嘆了口氣:“當初的形勢當真是兇險之極,你們孤懸海外,四周都是賊人,又有倭人為外援。我們這些在國內都以為你們已經沒有希望了,我那老友出海之時,都已經此生再難見面,卻想不到你們居然能把局面扳回來,當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呀!”

  “若無您在國內調運錢糧,我等也無法建功!”崔弘度笑著補上一記馬屁。

  “我?”袁異式搖頭笑了起來:“若是旁人這么說,我也就豁出去這張老臉受了,可在你面前這份恭維我怎么受得起?你們在百濟快三年,從登州運過去的錢糧屈指可數,我哪里還有什么功勞?要說功勞,劉仁愿劉公第一、我那老友第二、第三便是你現在的上司,說句實話,王文佐乃是當世英杰,我那老友好幾次在給我的信里都是贊不絕口,若是讓他來算,只怕是王文佐第二,他第三了!”

  “劉刺史之器量,果然不一般!”崔弘度翹起了大拇指:“只是不知現在劉公現在如何了,我聽說前些日子他被流放到西南去了!”

  “你還不知道嗎?”袁異式驚問道,旋即嘆了口氣:“也是,你們在倭國消息不靈通,倒也正常。哎,劉仁愿他在途中就得了病,到了流放地不久就去世了!”

  “原來如此!”崔弘度嘆了口氣:“袁公,我家主上此番讓我回長安,便有讓我活動一番,請朝廷赦免劉公回鄉,現在劉公已經過世,只能看看能不能把他的家屬和尸骨返鄉了!”

  “不錯!”袁異式點了點頭:“王文佐是厚道人!劉仁厚有大功于朝廷,卻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被流放到煙瘴之地,死的不明不白,總不能兒孫尸骨也不能返鄉吧?你且去做,我也會給朝中老友寫信,讓他們也出把力!”

  “那就多謝袁公了!”崔弘度聞言大喜,趕忙起身下拜。袁異式笑道:“這本是好事,你謝我作甚!”他這時才想起一旁的狄判官,笑道:“瞧我這老糊涂,卻把自家人忘在一遍了。崔虞候,這位便是狄懷英,并州晉陽人,在我手下當個判官,你莫要小看他,我這轉運衙門的事務,多半是他做的,若是沒了他,第一個塌臺的便是我!”

  “不敢!”狄判官趕忙躬身遜謝,他與崔弘度行了禮,分別坐下,閑聊起來。狄判官心里存了打探的心思,問道:“崔虞候,你是在熊津都督府當差,所乘船只為何從倭國來呢?”

  “是這么回事!”崔弘度笑道:“在下上官王文佐除了熊津都督府都督之外,還兼有倭國撫慰大使的差使。末將去年隨上官出使倭國,直到最近才受命回長安,所以這船是從倭國來的!”

  “去年就出使了?那豈不是呆了半年多?什么事情拖了這么長時間?”狄判官問道。

  聽出對方話語中有詰問的意思,崔弘度眉頭微皺,心中略有些不快,不過他并不想與袁異式的下屬發生沖突,便笑道:“狄判官有所不知,我們抵達倭國之后,當地發生了內亂,二王各自聚眾數萬,相互攻殺,直到近期才戰亂平息,所以拖延了這么久!”

  “倭國發生了內亂,二王各聚兵數萬,相互攻殺!”狄判官聽到這里,心中不由得一顫,即使不過寥寥數語,也能感覺到后面的累累尸骨、斑斑血跡,他看了一眼崔弘度右手的扳指:“這么說來,以崔虞候的武略,想必在這場戰亂中也立下了戰功吧?”

  這次即便是袁異式也聽出了狄判官話中有話,他有些不快的看了部下一眼,沉聲道:“王都督此番乃是奉詔出使之人,又怎么會參與倭人的內戰?狄判官,你須得慎言!”

  “是,下官知錯了!”狄判官心知自己說錯了話,趕忙低頭認錯。袁異式目光轉向崔弘度,笑道:“我這下屬還年輕,言語之間未免有些沖撞,你莫要放在心上!”

  “袁公哪里話!”崔弘度趕忙應道:“狄判官心直口快,正和我等武人的口味,他這么說正是沒把我當外人,我又怎么會放在心上。”

  “那就好,那就好!”袁異式笑道:“當初我雖然沒去百濟,但劉刺史與我是多年好友,他在書信中也多次稱贊王都督,以為大唐少有的英杰,假以時日,說不定能成為英國公、衛國公那樣的棟梁之材。你是王都督的愛將,前途不可限量,若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不用客氣,盡管直言!”

  “英國公,衛國公?”狄判官聞言暗自吃了一驚,他在袁異式手下有些時日了,心知這位上官平日里是個慎言之人,怎得今日各種恭維話不要錢一般往外送,難道真的是受了厚禮,高興過頭了?

  例行求訂閱!

  1、轉運使當時還沒有,為了情節需要,提前有了,這里聲明。

  2、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位狄判官就是狄仁杰,當時他35歲上下,應該還沒到這個級別,這里為了情節需要加以修改。

  3、討論區有讀者認為王文佐改變主意推遲回百濟是自相矛盾,首先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好處也有壞處,琦玉懷有王文佐的孩子,這對一個男人的意義毋庸多言,不懂這點的我也沒有辦法。這個孩子同時擁有王文佐本人和倭國王室的血脈,換句話說,這個孩子出生之后,王文佐就可以以孩子監護人的身份對倭國王位有了宣稱權。無論是從個人情感還是一個政治家的角度,選擇留下來,安撫琦玉的感情,確保孩子安全出生,都是一個正常人的選擇。試想一下,以當時的醫療條件,如果琦玉因為生產出現問題,那王文佐不在身邊,很可能他一番辛苦都化為泡影,除此之外,他也通過派崔弘度去長安,盡力削減留下來增加的風險。至于三島真人,王文佐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自然不會將其考慮在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